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轶事 >

"黄埔系"首领何应钦一辈子不讨小老婆(2)

发布: 2012-04-24 09:06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关于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往的书刊一般都认为何力主"讨伐",是企图置蒋于死地并取而代之。但近来也有人提出,何应钦主战的动机,是以救蒋脱险,惩治张、杨和反对联共抗日为目的的。这充分暴露了他一贯亲日和顽固反共的立场,也表现出他和蒋介石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
 

  (三)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何应钦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即被蒋召回南京,商讨抗日大计。8 月,何出任军委会军政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坐镇广州,第二年初任军委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为蒋介石最高军事助手。这期间,何应钦参与指挥了徐州、武汉、南昌、随枣、长沙和桂南会战。作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但由于蒋喜欢越级指挥(张治中说蒋常常隔着"多少级的直辖长官,把一连炮兵随便调走了"),何不免要为蒋的战略失策大背黑锅。不过何的军事认知也未尝没有问题。以抗战八年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淞沪会战为例,何氏认为"双方无限制增兵,我为确保江南腹地,又不能不以精锐部队与敌周旋……此时北正面只有采守势作战,逐次抵抗,与敌持久",但李宗仁则指出"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作孤注一掷",因为"上海地狭薄海,敌人陆海空联合作战,极易发挥威力"(白崇禧语)。事后看来,淞沪会战如此之大的牺牲不过是蒋为洗雪"中央军之无能"而"徒凭一时之偾兴"的恶果而已。
 

  1941 年1 月,何应钦与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一起,按蒋介石的意图,策划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命令其亲信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组织对新四军的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被围的9000 多新四军官兵,除1000 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俘,大部分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牺牲,使华南抗日事业蒙受严重损失。
 

  1943 年2 月7 日,何应钦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偕同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等飞赴印度检阅中国远征军。何此行奠定了中国军队驻印训练及远涉缅甸丛林配合英美盟军作战的基础。1944 年11 月20 日,何担任了近14 年的军政部长职务,被蒋介石的另一亲信陈诚夺去。
 

  1944 年12 月25 日,何应钦在昆明就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部队作战、指挥及训练,兼指导贵州全省党政事宜。何在昆明训练由美国提供装备的36 个陆军师,再次受蒋委托指挥中央军。昆明练兵集中了国民党中央军大部主力,是蒋的王牌。1945 年1 月底,中国远征军攻克缅北重镇苗斯,与滇西的中国军队在滇缅公路会师。何于2 月初飞赴该地,主持升旗仪式,后参与指挥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次入缅作战,3 月7 日克腊戍,30 日与英美盟军胜利会师,第二次缅甸战役胜利结束。
 

  何应钦回昆明后,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美军参谋长麦克鲁少将等由昆明经兴义到贵阳,在兴义停留5 天,这是他离开家乡兴义到贵阳陆军小学以后,近四十年时间第一次回到故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故乡。何到兴义时,同欢迎他的人热烈握手,对小学时的同学、故旧,直呼当年诨号,神态轻松活泼,感情真挚。当晚,县政府举行宴会招待其一行。何在席中畅谈思乡念旧之情,心情极为欢快。
 

  1945 年5 月,何指挥所部4 个方面军在湖南、广西对日本侵略军进行反击,收复桂林、柳州等地。8 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何受蒋介石之命"办理全面受降事宜"。9 月9 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正式接受日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的降书。当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不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且也代表东南亚战区盟军,包括苏、越、朝、缅、泰等国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何应钦一生最风光的一日。
 

  1945 年9 月9 日上午9 时,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此隆重举行。9 时9 分,受降仪式开始。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陆、海、空军上将顾祝同、陈绍宽、张廷孟等5 人;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参谋长小林线太郎中将,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和舰队司令官福田中将等人;东西两侧观察席上有美国军官和中外记者,中国官员汤恩伯、李明扬、郑洞国、廖耀湘、谷正纲等人。日军参谋长把日军的编制、人数、装备、驻地等清册双手捧交给何的参谋长肖肃毅。肖用一只手接过清册。接着是冈村宁次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在219 名国民党陆海空军将校、51 名国民政府文职官员、47 名盟国代表以及88 名中外记者的注视下,冈村两腿立正,弯腰低头,双手将降书送到何手里。事前规定,日军投降代表前后应向何敬礼三次,何不必还礼。但冈村向何交降书时,何禁不住起身还礼,使在场的中外记者及有关人员瞠目结舌。
 

  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长官蒋介石接受投降书。
 

  日本军人一向以降为耻,而冈村宁次此时却感到"轻松"。冈村宁次当天日记写道:"8 月10 日以来,虽不断受不愉快心情折磨,但其后因《对华处理纲要》业已确定,并决心亲自掌握处理,加以所接触的中国方面要人态度颇为亲日,而又是向友人何应钦投降,从而产生一种轻松之感,在今天的签字仪式上也未特别紧张和担心。"能够让一向以降为耻的日本军人在受降签字仪式上感到轻松,那是因为中国方面有非常之举:何应钦为照顾"友人"冈村宁次的面子,特将受降仪式日方不准佩带军刀入场改为冈村向其呈献军刀;冈村在投降席前站定致礼,何欠身还礼;日方呈上降书,何站起来双手接捧;冈村退席时,何再次欠身致答。
 

  (四)
 

  抗战胜利后,1946 年6 月,国民政府接受美国顾问团团长巴大维的建议,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何应钦被蒋介石解除参谋总长及陆军总司令职务,派到联合国任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虚职。何应钦本来风头正劲,踌躇满志,突然被贬出国,是因为他和蒋介石微妙的关系。何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待人谦和,又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在黄埔师生中威信颇高,是黄埔系仅次于校长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在国民党中央军系统里,以一些军事巨头为核心,形成了许多势力集团,其中何应钦集团和陈诚集团是当时两个最大的势力集团。原黄埔教官刘峙、顾祝同,黄埔学生中的佼佼者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等,都是何应钦集团骨干。抗战后期,何应钦的权力和荣誉都达到了顶点,可谓权倾一时,功高震主。对何一直存有戒心的蒋介石,这时也下决心用陈诚取代何应钦,夺了何的兵权,以陈诚为国防部首任参谋总长。
 

  何应钦受冷落了将近两年,直到1948 年3 月从美国归国。此时,陈诚因指挥作战不利已被撤了参谋总长的职务,顾祝同继任参谋总长;国防部长白崇禧因桂系在总统竞选中得罪了蒋介石而被调离南京国防部,改任华中"剿匪"总司令。由于国防部长名义上是参谋总长的上级,因而资历应在参谋总长之上。白崇禧当国防部长时,陈诚、顾祝同先后任参谋总长。白崇禧离任后,谁来当国防部长,蒋介石颇感捉襟见肘,因为资历在顾祝同之上的高级军事人物屈指可数,而蒋介石又不愿找一个与他意见不和的,最后,选来选去还是挑中了稳重"可靠"的何应钦。1948 年5 月,何应钦出任国防部长。
 

  1949 年1 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不久,孙科内阁垮台,李宗仁提出由何应钦继任行政院院长,理由有三:一是何还算是蒋介石的人;二是何应钦历史上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有过合作的经历,与李、白关系较好;三是黄埔系将领不买李代总统的账,请何应钦出来利用他在黄埔系中的威望压压台。何考虑到如跟李在南京,势必引起蒋的疑虑,遂以"避寿"为名去杭州。蒋深为感动,于3 月12日何60 岁生日前夕,派亲信张群,携其亲手题写的"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寿轴及一封情辞恳切的亲笔信交何,要何出任李宗仁政府行政院长,以便牵制桂系。何应钦想当行政院长之心已久,终于在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之前,赶上了"末班车",过了一回行政院长的瘾。
 

  但是,好景不长。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已发生战略性转变,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4 月20 日,李宗仁、何应钦拒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条件,和谈破裂。第二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防线,23 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5 月30 日,解放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同日,刚刚当了两个多月行政院长的何应钦见大势已去,辞去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的职务。不久,他去了台湾。
 

  12 月5 日,何应钦收到台湾当局发给的一份请柬,邀他于12月7 日参加"总统府"的挂牌仪式。他明白,国民党在大陆的抵抗已经完全失败。在12 月7 日的"总统府"挂牌仪式上,何应钦与所有参加者一样,并不是怀着对新生儿洗礼的欢欣,而是怀着对一位死者入殓的悲哀去应景。在昔日台湾总督府的门前,"中华民国总统府"的新招牌虽赫然入目,但既没有"总统",也没有"代总统"露面,越发使这挂牌仪式显得不伦不类了。
 

  (五)
 

  何应钦到台湾后,再未受到蒋介石重用,只给了个"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特级冷板凳。此后,他还兼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日文化经济协会"会长、"中日合作策进委员会"顾问、"总统府"战略顾问、"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中国童子军总会"副会长、"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台湾观光协会理事等闲职。
 

  1963 年,何应钦为国民党元老孔祥熙祝寿。
 

  1954 年4 月,蒋介石第一届"总统"任期将满,台湾当局准备选出第二届"总统"和"副总统"。在此之前,因为蒋介石不希望在竞选副总统问题上出现第二个李宗仁,因此对有关人士都打了招呼,并特别"关照"何应钦,"问问何应钦愿不愿意竞选副总统?"已被冷落数年的何应钦,自知以前曾两次"对不起"老蒋,这次说什么也不敢有非分的想法了,以年老力衰、无意仕途为由婉谢。何晚年的"公事"无非是开会应景,发表讲话,参加证婚、剪彩、葬礼等。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等。随着年迈体衰,特别是"反攻大陆"的希望破灭,何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军事转移到台湾经济文化建设上,提出不少建议,对台湾经济文化繁荣非常关心。
 

  何应钦生活上较为简朴,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每天只抽几支烟,很少饮酒。平日吃的也比较简单,多者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他饮食起居,很有规律。闲下来常到门前草坪上散散步,拔拔草。多数星期天,他带上猎枪和猎狗,坐着蒋介石送给他的黑色进口轿车,出城打猎。枪法之准,令人叹服。只要看到野鸡之类,伸枪一击便中,然后驱狗拖回。他还喜欢打桥牌和听音乐。栽植兰花是何应钦晚年的一大嗜好,他在家中共栽有两百多盆;每逢兰展,他必亲临观赏。在他的官邸大厅挂有蒋介石题款、宋美龄作画的"兰",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墨荷"相映成趣。除此之外,他还养了许多锦鲤自娱。在国民党官场中,何应钦被称为"第一好丈夫",确实并不是讥诮他惧内,而是说他一生无女色之好。何应钦夫人王文湘,性格温和,穿着普通,夫妇二人,十分和睦。王一生未生养过,收何应钦侄女何丽珠为养女。夫人不生养,何也不讨小老婆。这在当时国民党军政要员中,实不多见。
 

  曾有人劝他纳妾,王文湘亦首肯,但反被何应钦怒斥。王文湘对他的深情,使他难以移情。70 年代中后期,何应钦各方面的应酬开支较大,王文湘曾托人暗中变卖一些饰物,以应需要,总不让何应钦感到丝毫拮据。何应钦与蒋介石等人偶有嫌隙,王文湘便要在权贵们的妻妾中周旋,更常与宋美龄在一起,借求教《圣经》的解说和叙姊妹情谊加以侧面调缓。何应钦平素举止严谨,言语温和,十分注意养生之道,几乎任何情况下,未见他动肝火,发过脾气。他后来活到98 岁,与他平素修养极好有一定关系。
 

  何应钦95 岁时,当局专门为他成立了"何应钦上将九五寿诞丛书编辑委员会",拨出专款为他出版了丛书12 册。何对女儿何丽珠说:"先'总统'时代,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誉是抗战结束后在南京主持了受降大典;而来台后,经国先生给予我的最大荣宠是参加了我的九十和九十五寿诞祝贺。我这一辈子,得到了常人没有得到的东西,也应该满足了。"1985 年11 月3 日,贵州同乡会新的会馆启用,这一天,96 岁高龄的何应钦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一活动并剪彩。剪彩完毕,同乡们争相与他照相。何应钦端坐在太师椅上,开心地笑着,让人摆布,也不推辞。何应钦一辈子反共,直至老年。家乡人民带来的照片,他看到了。传过来的话,他也听到了。但遗憾的是他把这些信息都当做是"中共的统战阴谋"。尽管如此,何应钦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渴望见到故乡亲人。年愈高,情愈切。
 

  1986 年4 月的一天,何应钦在与友人打桥牌时突感不适,马上被送进台北"荣民总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度中风。1987 年初,何应钦的身体日渐衰弱,"荣民总医院"用了最好的药物和一流的医疗设备,尽可能延续他的生命。女儿何丽珠以及何的侄儿侄女们,在医院轮流守护,希望他能活过100 岁。
 

  10 月20 日上午,何应钦的血压突然下降,医生进行了全力抢救。
 

  延至21 日上午7 时30 分,终因心脏衰竭而停止了呼吸,享年98 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彩推荐
60岁参军77岁授少校,授衔时不愿
毛主席:给予特例
章含之文革出轨细节:在前夫大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出章的手提包,赫然发现她的皮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