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轶事 >

“胡服同志”原是他: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故事(2)

发布: 2015-12-07 10:05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3、马庄“舆榇”脱险境

  1941年的夏天,日军采取长途奔袭、两路夹击战术,出动10多万兵力,向新四军军部盐城扑来。他们还扬言:“抓住刘少奇,大大的有赏。”刘少奇知道日伪军这次“扫荡”把目标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决定只带一名通信员,用智谋闯出盐城,把敌人引到城外,安排我主力部队转移。这时,他的肺病很重,跑路就咳嗽,他担心汉奸、特务抓住自己的这个特点,所以在转移中一咳嗽就把嘴套在袖口里,尽量不发出声音。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深夜,他和通信员来到了隐蔽性极好的新四军十八团团部驻地——马庄,拟在这里过河,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在这个团部的附近,刘少奇认出了群众积极分子马玉甫。马给“胡服同志”出了个“舆榇脱险”的主意:即弄两口棺材,“把文件放进一口空棺材,藏到麦田里;将另一口空棺材弄成葬人的模样,找两三个人划船,我和你及这位小兄弟,头戴白布帽,腰束白布,手抱孝杖,大家一起送棺出庄”。刘少奇点头同意。
 

  拂晓时分,日军打起了信号弹,从四面八方向马庄包抄过来。刘少奇下令行动。送“葬”的人一边“哭”,一边把棺材抬到了船上,“孝子”们守在棺材四周,刘少奇紧靠着马玉甫,随时准备帮他出主意应付敌人。
 

  就在船离岸向北驶去时,西面围过来一群日军,吆喝着要让船停下来。马玉甫高声对日军说:“送死人的!”汉奸翻译向日军指挥官哇啦了几句,手一扬让船过去了。一会儿,北边又围上来一伙日军,一定要上船检查。刘少奇悄声对马玉甫说:“就说你父亲得的是霍乱,靠近了会被传染的。”接着,又让船上的人都装出呕吐的样子。
 

  船靠了岸,马玉甫两泪涟涟,对日军的头目说:“太君,我父亲得的是急性霍乱,靠近了会得传染病的,危险啊!”边说边“喔喔”地呕吐。此时船上的人也都大“吐”起来,显得十分难受。一个汉奸翻译带着日军头目正准备往船上爬,见此情景急忙回撤。慌乱中,翻译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待其狼狈地爬上岸,真的呕吐起来。翻译对日军军官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意思是说“这霍乱病实在是太可怕了”。那个日本军官捂着鼻子,指挥刀一挥“开路”。船又飞快地向河中央驶去。就这样,刘少奇只带了一名通信员,安全地撤到了盐城郊外的大河北岸。

 

  4、“胡服”谐音是“伙夫”

  1941年7月,刘震率新四军四师十旅抵达安徽蒙城县涡河边的龙亢镇后,突然接到上级电令:“胡服同志由延安到苏北,途经你部,必须派可靠部队接送,确保安全。”接此任务后,刘震立即派警卫连前去接送,对连长交代说:“你们去接送一个负责同志,名叫胡服,沿途要绝对保密和保证安全。”谁知这连长把“胡服”听成了“伙夫”,说:“保证把‘伙夫’安全送到旅部!”
 

  警卫连立即出发了。战士们听说要接一个“伙夫”,就议论说:“接一个伙夫要用一个连,这个伙夫做的饭菜一定特别好吃。”有的说:“接到了旅部,一定叫他做顿饭菜给我们吃吃!”此话被连长听到,说:“你们想的尽是美事,他至少是到军部给军首长做饭的。”“那就叫他给我们旅部做一次,让旅长们尝尝这高级手艺。”可是,他们到交接点一看,竟吓了一大跳:这“伙夫”的气派还真不小,陪着他的5个人全都骑着马、佩着手枪不说,身后跟随一个全背驳壳枪的警卫班,另加一个步兵连护送,这架势比他们师长还神气。这时战士们个个吐舌:“这伙夫可真不简单啊!”结果,他们别说叫“伙夫”给自己做饭,路上连话都不敢多说了,生怕出什么差错儿。
 

  “伙夫”被接到了旅部,更叫他们吃惊的是刘震等旅干部全都亲自迎接。他不仅没露手艺,而且旅部炊事班还专门派人外出买菜来款待他。这位“伙夫”在旅部住了几天后启程东去了。这下十旅传开了,新四军来了位“天大级”的大厨师。越是神秘,人们越想弄个明白。
 

  一天,警卫连长问旅长:“你那天派我们去接来的伙夫到底是谁?架子这么大!”“怎么,他架子很大吗?”旅长反问。“架子不大,怎么这么多人护送……哪有这么派头的伙夫?”刘震听后,哈哈大笑:“什么伙夫呀?他叫胡服,是我们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这下,警卫连长如梦方醒:“原来是他啊!”

 

  ■链接

  刘少奇的化名

  刘少奇一生用过很多化名,如周先生、吕文、胡服、陶尚行、赵子琪、成秉真、之启、莫文华、潭少连、K·V、老戴等。但胡服是他用得最多,时间也最长的。据党史专家考证,他早在白区工作就用过这个化名。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无论在华北、华中还是山东根据地用的也是这个名,而且民间歌谣中有“当兵要当新四军,跟着胡服去东征”之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