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战史风云 >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为什么在战场不怕死(2)

发布: 2012-12-24 10:01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副标题#e#
  仇恨让我变成了野蛮人

  政治宣传的作用固然不可忽略,但赫尔贝克在研究中发现,越是普通的苏联士兵,对爱国主义崇高理想等主题相关的言辞提得越少。驱动着他们在战场上生存下去、拼死抗击一度占优势的德军第六军团的,更多的是一种最原始的情感——仇恨。

  德军在苏联土地上烧杀掳掠,点燃了几乎所有受访者的怒火。看到年轻女人、孩子被吊死在公园的树上,这一幕给我们的冲击太大了。上校皮奥特·扎耶切夫斯基说。他对一个德军弃守的据点印象深刻——一具战友的尸体横陈在面前,右手的皮肤和指甲被拔光或撕掉,双眼被戳瞎,左太阳穴上有个烙铁造成的伤口,右脸则被易燃液体烧得变了形……

  即便是意识形态上的死对头,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很多苏联人视德国为文化之国,对后者独特新颖的工程技术也相当钦佩。正因如此,接受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调查的苏军士兵表示,在战场上与德国人遭遇时,对方表现出的残暴让他们深受震动。

  一名审问过战俘的军官在记录中强调,德军士兵不断攻击平民,并且盗窃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时,他们竟会毫无愧疚地跟我们谈起这些事情。

  侵略者的倒行逆施,为苏军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结果,每个苏联士兵都极度渴望尽可能多地杀掉德国兵。狙击手阿纳托利·契科夫向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描述了他开枪杀死第一个敌人后的心理变化,最初的感觉糟透了,我竟然杀了一个人……但紧接着,我便想到了受难的同胞,开始无情地向德军开火。我变成了一个野蛮人,我杀他们!我恨他们!接受访问时,契科夫已射杀了大约40名德国士兵,多数是一枪爆头。

  复仇狂热遮蔽了对死亡的恐惧,但这种遮蔽总归是暂时的。电影《兵临城下》主角的原型、苏联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累计消灭了242个敌人。他在战役结束后的一番话,却流露出不安和动摇:你会永远记住,记忆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现在我的神经不稳定,还会不停地晃动。他的一名战友则补充道:在斯大林格勒待5个月,等于在其他地方待5年。

  德国人的声音无缘被记录

  爱国战争历史委员会的工作,让苏联军人的喜怒哀乐得以流传后世。相比之下,作为战败方的德军官兵就没那么幸运,多数人连倾诉的机会都没获得,就投入了死神的怀抱,或者是西伯利亚的劳改营。

  在70年前的那个严冬,本来处于进攻位置的德军遭到苏军反包围,只能由空中获得微薄的补给。德军士兵忍饥挨饿,也没有足够的衣服抵御寒冷。尽管第六军团司令保卢斯一直勉励部下,哪怕再多坚持一天就有希望,他们试图突围的冬季风暴行动还是以失败告终。

  19431月的最后一天,弹尽粮绝的保卢斯及同僚成为苏军的阶下囚。第一个在百货公司地下室里发现保卢斯的是利奥尼德·维诺库尔:我进去时,他就躺在床上……”这位苏军中校看到,他的胡子大概足有两个星期没刮,看上去勇气尽失。

  这位德军最高指挥官的藏身处就像个公共厕所。污物、排泄物,还有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堆得齐腰高,污秽得难以想象……”爱国战争委员会的记录中,另一名苏联军官阿纳托利·索尔达托夫如是说。

双方对视了十几秒,形容枯槁的德国人抛下了武器。其实,他们要自杀很容易,但保卢斯和其他高级军官没有这样做。就在此前几天,希特勒还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这当然不是因其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而是在暗示重围中的后者杀身成仁

希特勒失算了。走下战场时,这些俘虏收获了苏联军人鄙夷的目光。在率部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划上句号的伊万·布尔马科夫少将看来,“他们没有死的勇气,尽是些懦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