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老照片 >

与毛泽东合影成就一对伉俪(图)

发布: 2011-06-03 09:57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毛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被诗人臧克家称之为“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曾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谁也不曾想到,这张照片成就了一双美好姻缘——偎依在毛主席身旁一左一右的男孩、女孩,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少先队里高大的人,

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

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

“峥嵘岁月”成过去,

故乡山河一片新,

斗争历史作背景,

方才知道这笑意深。

……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照诗《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被诗人称为“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是毛主席1959年阔别故乡——韶山32年后,与韶山学校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而且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几千年来第一幸运伉俪。


         经典照片的前前后后

40年前,蒋含宇还是个天真烂熳的少年郎,彭淑清也是个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两人都出生于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冲的小村里。
 

也许是韶山的人杰地灵,也许是他们孜孜不倦努力学习的结果,两人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14岁的蒋含宇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钟,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把蒋含宇、彭淑清叫到大队部,告诉两人:“有个重要首长要来咱们韶山学校,学校经认真研究,指定你们两个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辅导员还特意嘱咐身为学校迎宾团团长的蒋含宇,让他给首长赠送红领巾。
 

“重要首长会是谁呢?”蒋含宇、彭淑清两人想。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他们想这儿是主席的故乡,又是杨开慧办私塾的地方,肯定是毛主席要来韶山学校了。
 

想起毛主席,两人就激动不已。
 

按照辅导员的安排,他们像两只欢快的小鹿奔回大队部准备去了。
 

哪儿的花最香最艳?反手给主席戴红领巾,怎样才能更熟练?蒋含宇不停地练习,彭淑清四处寻找鲜艳的花儿。
 

全校700多名师生,指定他们两人给主席敬献鲜花,戴红领巾,这是何等的幸福和荣耀,由于过于激动,两人一夜没睡。
 

26日上午,毛主席从他的旧居向着韶山学校方向来了。
 

韶山学校师生听说了,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蒋含宇、彭淑清怕花蔫了,一直没摘,他们打算把最艳的鲜花敬献给主席,听说毛主席来了,彭淑清放下饭碗(正在吃饭),跑到校园花圃中采来夹竹桃、月季红扎成两束。
 

等主席在人群中穿行,离学校越来越近,眼看着主席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彭淑清、蒋含宇像两只雀跃的小鸟飞到主席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满含韶山人民爱戴的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接过鲜花,闻着故乡的芬芳,主席微笑着问他们:“几岁了?上几年级?”
 

蒋含宇、彭淑清告诉老人家,他们14岁了,刚上初中二年级。
 

沿坡而上,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两个孩子,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
 

站在韶山学校的大门口,凝视着自己亲手题写的校名,主席感慨道:“学校变样了。”
 

主席与教师们边走边聊,兴趣盎然,人们簇拥着主席走到小学至初中的斜坡上——主席要与全校师生在此合影。蒋含宇从容解下自己鲜红的红领巾,敬献给毛主席,帮他佩戴在胸前。
 

主席高兴地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
 

蒋含宇爽快地说:“送给您老人家了。”
 

主席开怀大笑:“我现在变年轻了,成了少先队员啦。”
 

掌声雷动,全校师生开心地笑出声来。
 

毛主席的摄影秘书,我国著名摄影家侯波,捕捉到这感人的瞬间,轻按快门,“咔嚓”—一幅“仿佛听出声音”的场面被定格啦。
 

很快,这幅“能听出声音”的照片被《人民日报》刊发,这幅照片被许多报纸、画报刊用,后来又被选编在小学课本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