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国运写照:刘少奇从接班人到被斗致死(图)(3)

发布: 2011-09-07 14:05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1961年5月2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而让全国人民感到有点惊奇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走进了当地的群众当中。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而刘少奇在长沙。这也是他阔别故乡40年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
 

  回老家,是为了调查当地的情况。尽管毛泽东没有接受彭德怀的批评,但他也确实感受到了工作中的一些错误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在1960年年底、1961年年初的一系列中央会议上,毛泽东一再地郑重向全党提出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宣布1961年为“实事求是年”,要“大兴调查研究”,因为最近几年吃情况不明的亏很大,付出的代价很大。情况不明,政策就不对,决心就不大,方法也就不对头。
 

  黄峥:毛主席这么一说,他就认为自己作为党内第一副主席,应该带头响应毛泽东的号召。他觉得到湖南他的家乡去比较方便一些,因为那边还有些熟人,口音也比较相通,到那里可能比较容易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所以他选择了回湖南农村老家。
 

  1961年时的湘南已经遭遇了连续8年的旱情,艰苦的现实亟待人们寻求解救之道。刘少奇也同样怀着急迫之心而来。到了湖南以后,他并没有先回故乡宁乡县,而是先到了长沙郊外的两个地方考察,一个是人民公社的模范天华大队。另一个就是听上去气魄惊人的万头猪场。
 

  许永福(曾任刘少奇的警卫):去的时候,他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和要求。第一,要坐吉普车下去,不坐轿车;第二,要穿便衣;第三,不要叫他刘主席,而叫刘队长;第四,不要麻烦下边的领导同志和群众,要自己做饭吃。
 

  易凤葵(曾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他去了天华,在那里搞了18天的调查,发现天华作为(当地情况)最好的地方,当时也吃不饱饭,每一顿饭(平均每人)只有2两6钱3毫,3两米都不够平均,所以老百姓吃不好。
 

  许佩珉:有一天,他到我们住的地方的后山上去到处看,看见一堆粪,就用棍子挑开。看了之后他说,这堆粪应该是小孩子的,一般大人都把好些的东西让给小孩子吃,那如果粮食够的话,从小孩子的粪里就可以看到粮食,比如吃了老玉米什么的,大便里就看得到。结果这堆粪里一点(粮食)都没有,就是几根纤维,所以他晓得这里粮食很缺。
 

  实地考察的情况让刘少奇大为震惊。这和汇报给中央的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尽管事先设想过这种差异的存在,但实际情况仍让他深感浮夸瞒报问题的严重。更让他惊异的是,当他来到著名的万头猪场时,却惊讶地发现,所谓的万头猪场里只有两头猪。
 

  震惊之后,他在这名不副实的万头猪场里召开了下乡后的第一次座谈会。会议的参与者不仅有当地的领导干部,更多的则是普通的农民们。
 

  姚力文:这样一谈家常,那些老农民什么话都说了,说这几年来粮食少了,人吃不饱,我印象很深的就是说猪都不怀崽了。妇女的两个乳房也都瘪了,就是“母猪不怀崽,妇女不怀孕”,困难到了这个程度。
 

  这次走访让刘少奇的心情无比沉重。在告别了这两个地方后,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再看看,拜访一下父老乡亲。
 

  重回故里,刘少奇的心中充满着怀念。
 

  许永福:在这几天调查当中,他的情绪一直不高,很沉闷。到他家的头一天高兴起来了,像向导一样给我们讲解说这是我们家,我从小住在这间房,我妈就住在那间房,那一间是放粮食的,那一间是放工具的,一一给我们介绍,最后住在他母亲的那个房间里。这么多天没看见他这么高兴过,那天是因为回到家了,40年没回家了。
 

  但回家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刘少奇心里清楚,这并不是一次充满欢欣、衣锦还乡的归乡之旅,而是来调查情况、处理问题的。于是,回乡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座谈会,听听乡亲们的说法。
 

  欧凤球(受到刘少奇接见的群众):他跟我们开座谈会的时候,那天下午还出太阳,阳光很好。太阳照在那里,他戴着蓝帽子,把帽子摘了,头发是白白的。
 

  萧普刚(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刘少奇同志讲:“我多年没看见你们了,你们怎么变成这样了?”那时候生活也很困难,刘少奇第一句话就问:“你们现在日子过得好不好?”大家回答:“过得好,过得好。”
 

  “过得好”,三个字说出来容易,让人相信却很困难。看着这帮衣衫褴褛、面露菜色的父老乡亲,刘少奇怎么可能相信他们真的过得好?顿了一顿之后他说,我想要听真话。
 

  黄仁和(受到刘少奇接见的群众):他说同志们,我将近40年没有回家了,这一次回来了解农村情况,希望你们讲真话、讲实话。
 

  欧凤球:我就回答主席:“公共食堂还是好的,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吃不饱,饿肚子。”主席说:“你大胆地、如实地讲,不要怕。”他还说:“如果公共食堂不好,也可以解散。”
 

  刘少奇的鼓励让大家逐渐放开手脚,各个把自己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这些汇报让刘少奇了解到,当地确实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大跃进”的政策,但人们的生活也确实更加贫穷和艰难了——这中间,最根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陷入了思索当中。
 

  一面思考着,刘少奇又来到多年不见的姐姐家。
 

  萧普刚:带了5斤米、2斤白糖、2斤饼干、9个咸蛋,作为国家主席看他40年没见面的姐姐(的见面礼)。少奇讲:“姐姐你们现在在家生活非常苦,老弟就送来这点东西,你每餐加一把米。”他姐姐就跟他说:“老弟啊,你在国家工作,没有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你要我加一把米,我吃了这5斤米,又到哪里去找你?”
 

  “吃了这5斤米,又到哪里去找你?”这就是“大跃进”之后,国家主席的姐姐对自己的亲弟弟发出的疑问。来自至亲的疑问让刘少奇心中格外难过。更让他难过的是,一年后,姐姐来信说姐夫病重,想吃点猪头肉,于是刘少奇让妻子给姐姐家寄了点钱,可没过多久姐姐的信中又说,姐夫在吃了猪头肉之后,因为体质太虚弱,肠胃根本无法消化,暴病猝死——这当是怎样的贫瘠,才会承受不起一点点的荤腥?
 

  他的心中,翻江倒海。
 

  1961年5月15日,刘少奇结束了44天的家乡调查,回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
 

  黄峥:那时候他就提出来,(造成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所谓“七分人祸”,就是说主因不是天灾,而是我们工作当中的缺点、错误,当时他就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后来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再次重申了这个观点。
 

  毛泽东认同了刘少奇等人的调查,并对此作了深入的反思。他说,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一定要受惩罚。我们最近3年就是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也瘦了。
 

  随即在1962年1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七千人大会在京召开。刘少奇主持撰写了中央向大会提交的报告。他对执笔人谈了自己的意见:成绩讲够、缺点讲透,既要继续高举“三面红旗”(中共中央于1958年提出的施政口号,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又要明确问题所在。他在最后归纳道,这几年的错误中央负主要责任,党内斗争过火,党内民主不够。
 

  报告完成后,刘少奇交给毛泽东过目,随后在大会上发布。
 

  黄峥:这时候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觉得时间比较紧,就不要在大会上念了,把它发下去作为书面报告,另让刘少奇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做一些口头发挥。刘少奇觉得这也可以,后来就这么做了。
 

  许佩珉:当时“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一摊出来),上下都很震动,因为完全同原先(的结论)相反。这是农民、群众的呼声,也是实际情况,他要把实际情况告诉大家。
 

  在这次因情势紧迫、问题重重而扩大范围召开的大会上,刘少奇脱稿做了3小时的口头报告,坦诚地通报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尖锐地提出了问题所在,并代表中央带头承认错误。随着他的发言,大会的讨论气氛开始热烈、开放起来。毛泽东也在会上做了检讨,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由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第一次公开检讨。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尽管所有人都明白,国家的建设已经出了问题,急需调整工作方法;尽管所有人都真诚地检讨,表示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但七千人大会却并没能真正解决问题。相反,这次会议成了之后十几年里中国政治大变局的序曲。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歧已在大会上隐隐显露。两个人在对当前现状的认识、对今后路线的把握上均有不同意见,这引起了毛泽东的不满,更让一些人找到了可乘之机——在接下来的运动中,他们打着毛泽东的招牌,对刘少奇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1966年3月到4月间,刘少奇率团出访中亚三国,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国事访问。就在出访结束返回昆明后不久,他接到中央办公厅的急电:速回杭州,出席毛泽东召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当刘少奇4月20日到达杭州时,会议已经开到了第五天,此次会议主要是酝酿发动“文化大革命”。
 

  刘少奇没有反对发动“文革”,但对此也接受得非常勉强。他始终认为当前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经济建设而非阶级斗争上,但在复杂的局势之下,他也只能尽量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顺势而为。
 

  但“文革”的狂潮猛然掀起,此后的走向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刘少奇被打倒了。与毛泽东的分歧让他失去了主席的信任,也让一些人抓住了把柄,不断地将污水泼到他的头上。批判、检讨随之而来,而残酷的批斗也终于冲破了刘家的大门。汹涌的人潮高喊着口号冲进了中南海内刘少奇一家的住所,一面大骂阻止他们进入的哨兵是“保皇派”,一面在四处张贴“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刘少奇和妻子被拉出来站在院里,三十多个人围着他们,喊着口号进行批斗。
 

  此后,对于刘少奇的批斗逐步升级,1967年4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文章,不点名地归纳了刘少奇的所谓“八大罪状”。这样的诬蔑让刘少奇格外愤怒。很快他就写出了应对这些质问的答辩,但这份材料却在几个小时后就被撕得粉碎。
 

  就在此时,一个更恐怖的消息向他袭来。
 

  刘亭:4月9日,平平从中南海外面回来,说听说清华大学组织30万人要批斗我妈妈王光美。当时我爸爸一下声音就提得特别高,说“工作组是中央派的,这个我来负责,为什么让光美代我受过”,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还怕见群众吗?要批要斗应该批我”。
 

  后来我爸爸说,“我从来没有反过毛主席。林彪反过,江青也反过”——就是他头一次这么点名地说了——“但是我在党内是讲原则的,从来没有搞过阴谋诡计”。然后一转他又说:“将来我死了,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向大海,和恩格斯一样。我一生中没有做过对不起共产党和国家的事情,他们要逼着我当反革命我也不会当,我一生也不会反对党、国家和人民。”他说:“这就是我给你们的遗嘱。”当时我们完全被惊住了。
 

  此时的刘少奇,已经预感到了未来的残酷性。他的心中很痛苦,看着事态一步步癫狂,他却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看着老战友、老知识分子一个个被打倒,他却无力保护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忍受折磨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理念,说真话,讲事实,不屈服。
 

  但内心的苦闷却一天天地加重了。
 

  更让他感到难过的是家人遭受的待遇。尽管同在一个院里,他却被和家人分开关押,无法相见,也不能互相照顾。他和妻子只能在被拉到院中批斗的时候见上一面。
 

  但这样的情况也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妻子王光美被捕入狱,孩子们则被赶出了中南海,分散在各地。相伴二十载的夫妻被迫放开了紧握的双手,从此再未相见。
 

  批斗、物质贫乏、离别、苦闷、病痛,这些都让刘少奇的身体越来越差,然而病重的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他在病痛中等待着时局的好转,但等来的却是1968年10月13日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这次被造反派全然把持的会议上,他被以“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党籍。
 

  得知这个消息的刘少奇愤怒了。此时的愤怒已不具有反抗的能力,他从此一言不发,以沉默表示自己的抗争。
 

  他的病情也在沉默中越发严重。最终,冤屈和病痛夺走了他的生命,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小院里离开了人世。
 

  他留给了世人永远的沉痛和遗憾。但或许对刘少奇自己来说,一切的风雨都已在他胸中。作为一个真正的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他已对一切苦难和挫折都看开了。
 

  刘亭:我爸爸妈妈要分开的时候,我爸爸第一次帮我妈妈收拾行李,然后他俩就面对面地坐着。我爸爸忽然说了一句:“咱们怎么跟等着要上花轿一样?”说着他们俩就笑了。后来通知要批斗他们俩的时候,我妈妈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一起),这次我们俩就真要分别了。”我爸爸就最后给她说了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历史终究是人民写的。“文革”的风雨过后,刘少奇很快得到了平反,在1980年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会议专门通过决议,撤销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他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并将彻底平反因刘少奇问题受株连造成的冤、假、错案。
 

  同年5月19日,按照他的愿望,家人将他的骨灰撒入了大海。
 

  刘少奇跌宕的一生结束了,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却不会停止。他的经历会提醒后人不再重蹈覆辙,而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品德更值得后人反复学习。这八个字是他当年题写给柳亚子先生的,却也是他一生风貌的真实写照,从早期参加革命、创建根据地,到参与创立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刘少奇一直是党内不断试图修正错误的人。而直到他生命的终止,他也从未放弃过对真理的坚持。
 

  2008年,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提出: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2009年,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时,这八个字被再次高调提及,并出现在之后的党内文件中,作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刘少奇虽然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被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们继承着,他也将以这样的方式,永远活在中国的历史当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