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古发现 >

南京现宋美龄民国户籍卡 身份特殊无照片(3)

发布: 2011-05-09 21:14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户籍卡“背后”

  一堆来自“首都警察厅”的旧纸片

 

  150多万张民国户籍卡片是怎么来的呢?专家说,像这么完整的民国户籍卡片,国内绝无仅有。

 

  “当时,这批卡片并不是市民自己保管的,而是交由警察局保管。”王伟说,这批卡片从发现清理到现在,整整用了4年多的时间。

 

  2006年下半年,南京市公安局传来信息说,当年民国“首都警察厅”遗留在浦口仓库的一批户籍卡,由于常年无人问津,部分卡片已损坏霉烂或被虫蛀,希望市档案局能接手进行妥善处理。“这批档案肯定是一批珍贵的历史遗产,它完整记录和反映了民国时期南京市全部人口的身份和居住信息。”于是,3辆大卡车满载着40多箱卡片,从南京石佛寺直接开到了南京市档案馆门前。

 

  这40多箱卡片,堆满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屋子。就这样,南京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开始了漫长的清理过程。这些户籍卡,在经过除尘、消毒之后,被重新编号,一张张进行电脑录入,然后进入恒温恒湿的档案馆库房收藏。“到现在为止,已经全部清理完了,共150多万张。”王伟说,约1%的卡片由于鼠咬、受潮等原因,已经无法修复。

 

 

  一帧60年前南京市井生活的画轴

 

  王伟说,民国户籍卡片一共有150多万张,分户卡、口卡两类;户卡类似现在的户口簿,口卡则相当于身份证。所有卡片按男、女两大类划分,并按照姓氏进行排列,目前已整理出的基本都是男性。“经过清理,发现口卡是120多万张,户卡是20多万张。”

 

  随手翻翻,卡片的“业别”一栏更是无所不包,从大学教授、政界要员,到卖烧饼的、拉人力车的、制扇的、种菜的……一幅幅市井图活生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卡片如今弥足珍贵,它们为研究南京当时人口流动、民族资本的规模、行业分布、城市驻军等情况提供了完整资料;它们像是一幅写意画,为大家描绘了一幅60年前南京市井生活画面。

 

  “当时在南京生活的人,真的是三教九流都有。名人多,身份莫名的人也比较多。”但从职业填写来看,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占了一半左右,大约有50万~70万人都是从事服务行业,包括保姆、钟点工、拉黄包车、卖烧饼、开茶馆等等,从事“工业”的人员很少很少。在当时,每一个工种还形成了一种职业聚集效应,专家们发现,当时在南京拉黄包车的,绝大部分是从苏北、安徽一带过来的。

 

  “当时,南京人的文化层次差异也比较大,像吴贻芳、傅抱石等人,在当时学历都很高,一个是留学博士一个是教授,但绝大多数文化层次偏低。大多数是文盲和初小。”王伟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