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历史真相 >

闭关锁国:明帝国为何要实行悲剧禁海令

发布: 2013-06-19 10:38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石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次迁徙与海禁已经注定了150年后一幕历史性悲剧的发生。
 

  元末明初,面对着战后的满目疮痍,胜利者朱元璋力图营造一个理想中的国度,让千百万个相互孤立闭塞的村落在宗族、田赋、兵役的左右下有序运转,经济上自给自足,生态上循环自生。于是他将浙东海岛上的三万子民迁徙到了内地,中原地区因长年战乱荒芜出的大片土地,恰恰为这种迁徙提供了物质可能,农耕文化在太平洋西岸再次得到了勃兴。
 

  此后不久,这位被今人称为洪武大帝的开国者便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民的活动范围圈定在了方圆50里以内。也许是基于他个人对东方哲学世界中小国寡民状态的向往,或是对海上敌对势力的过于敏感,终于在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了一道诏令“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由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这一切似乎都延续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起的农耕传统,平民社会在经历了元末动乱之后再一次被拉回了正轨。事实上,这次迁徙与海禁已经注定了150年后一幕历史性悲剧的发生。
 

  帝国的恐慌16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明帝国显得格外抢眼。就在嘉靖皇帝登基的第二个年头,一伙被称为弗朗机夷的人闯入了中国海域,他们的舰队缓缓驶入了广东屯门,六艘战舰上搭乘着三百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为首者声称要和中国缔结“和平条约”建立贸易据点”广东官府依据“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的规定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且命令巡海备倭官对其进行有效驱逐。弗朗机舰队指挥官梅勒?科迪尼16世纪初,到达中国的葡萄牙使节。中国的风俗习惯》插图。
 

  奥显然藐视了面前这个古老国度,他仗着火力上的优势,命令胞弟迪奥戈?德?梅勒与别都卢各驾一舰强行驶入珠江,结果与帝国水师发生了冲突。
 

  弗朗机人损失惨重:两艘战船被烧毁,指挥官别都卢等42人被擒,35人在战斗中死亡,船上还有更多的人战死或落水丧命……”[《黄庆华:中葡关系史(1513—1999)]被生擒者一部分死在了关押他们的广州监牢中,余下23人在来年的秋后被处决。因为这场战斗发生在广东新会县西草湾,所以中国方面史称“西草湾之役”所谓的“弗朗机”也就是大航海时代的欧洲霸主葡萄牙。
 

  毫无疑问,葡萄牙人对中国的“发现”之旅令他们的君主极度失望。但政府强行构建贸易据点的失败,并没能抑制住私人探险的冲动。
 

  弗朗机商人依然游弋于中国海岸,沿线北上闽浙两省,试图通过走私、抢掠等非法形式谋得暴利。就在葡萄牙人北上的时候,宁波同样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件。
 

  自唐代以来,旧称明州的宁波港一直以其独有的国际化的气魄包容着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吞吐着普天之下的奇珍方物。时值16世纪初期,虽然宁波海港已经日渐退却早年那股雍容气息,但依旧与福建的泉州、广东的广州扮演着东亚封贡贸易的主角。正如福州对应琉球,广州对应交趾、占城一样,宁波市舶司对应着近邻日本的朝贡贸易事宜。
 

  时值战国时代的日本,生活日用品大量依赖于明帝国的输出,而封贡贸易恰恰是获得商品的唯一合法途径。于是各大名、领主们纷纷以朝贡为名义派出“遣明船”来中国进行贸易。1522年5月第17次遣明船驶抵宁波港,两个日本使团因为代表权问题发生了冲突,在宁波大打出手。
 

  其中一伙袭击了武器库,在取得武器后,斗杀了另一个使节,并且在烧毁市舶司开设的招待所嘉宾堂后,沿途放火、抢劫,不少中国民众、官员在混乱中丧生。在逃窜过程中,他们还洗劫了宁波市区,杀死了前来追击的中国武官刘锦。嘉靖《宁波府志》以“两夷仇杀,毒流廛市”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以“宁波争贡”西草湾冲突”为契机,日本商人与葡萄牙殖民势力两股暗流不经意间形成合力,从内外两个方向给东亚封贡贸易带来一次不小的震荡。伴随着震荡的余波,恐慌四散开来,时任兵科给事中的夏言首先上书发难“倭患起于市舶”随即急于摆脱责任的礼部官员们也贸然跟进请求皇帝罢黜市舶司。在遍地声讨中,浙江市舶司被撤销了,日本使臣的入贡方式以及期限随即被改。此后除去嘉靖十八年、嘉靖二十六年有过两次遣明船入贡以外,中日官方贸易便彻底中断,而民间走私很快填补上了遗留下来的贸易真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