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野史逸闻 >

清朝人没钱取老婆怎么办?

发布: 2019-06-26 09:34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乾隆时期,嘉定有个叫秦大成的书生,曾续娶某家的女子。成婚之日,女子哭泣不止,秦大成问她怎么回事,女子说自己已经许配人家,只是父母嫌男方家贫,这才嫁到秦家来了。秦大成闻听此事,急忙把女子的未婚夫找来,令其即日成婚,并赠送给女子一笔嫁妆。

 
 
      碰到秦大成,女子的运气还算不错,但拥有这样运气的人实在太少。清人笔记《巢林笔谈》中记载,江苏昆山曾有一个女子,家里已经接受男方的聘礼,但女子觉得对方是给别人家当下人的,属于贱民之列,誓死不嫁。临嫁之期,出家当了尼姑。结果,男方失了聘财,无力另娶,男方的父亲一气之下病死了。
 
      当然,如果两家财力相当,即使出现误娶,也不会成为大问题。嘉定城有两户人家,同一晚举办婚礼,迎亲的轿夫等人喝醉了,路上因争道发生纠纷,把灯也弄灭了,仓促之中把轿子抬错了。第二天,两家人互相探信时才发现出了大错,告到县里。县官认为婚已结,只能将错就错,将轿夫打了顿了事。好在婚娶各家的聘财与嫁妆差不多,就未再纠缠下去。
 
      《巢林笔谈》的作者认为,大量贫寒人士难以成婚的原因就是人们过于重视财产。因此,因无力婚娶而抢亲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为避免高额的婚娶费用而实施假抢亲的事情。
 
​      《清稗类钞》中记载,寓居杭州的绍兴人张阿福从小就聘定了王氏之女,但张阿福很穷,到30岁也没钱成亲。王氏的母亲屡次叫媒人催促他快些迎娶,媒人都说他太穷,没办法。王氏说,那就只有抢亲了。于是,双方约好日子,张阿福找了一帮人把女子抢回家,王氏假装女儿被抢,叫了一帮邻居慢慢去找,等赶到张阿福家时,婚礼都举办过了。媒人还装模作样地劝解,事已至此,让他们明天去谢罪就是了。王氏也假装悻悻而归。
 
      有清一代,婚姻重财为普遍现象,甚至有一位地方大员把嫁女当成了一种生意—把族中亲戚的女儿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与富室联姻,大索聘金,动辄巨万。而富人则以与高官攀亲为荣,到处炫耀。
 
      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讲了一个笑话:一对夫妻以做烧饼为生,一天,送嫁妆的人群从门口路过,丈夫说这些嫁妆肯定值500两,妻子说最多值300两。两人争执不下,当街打了起来。妻子打不赢,改口说,给他加上50两,丈夫仍然不依。妻子又说,就算值400两好了。旁边有人喊,再这么下去烧饼都焦了。丈夫答:“焦了一炉烧饼不算什么,埋没了人家100两银子,情理难容。”故事于嬉笑之中把婚姻重财的风气表露无遗。
 
      而之所以发生无数光怪陆离的事,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婚姻双方成为买卖双方,女方往往希望男方大赠聘金,然后才考虑女儿出嫁后的生活保障,至于当事人双方有没有感情,一般不在考虑之列;男方在付出高额聘礼代价时,也会考虑回报,但一般也不考虑当事人之间的情感问题。这在今天的人们也许难以理解,但在当时,却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之事。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