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野史逸闻 >

《水浒传》中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发布: 2017-09-28 10:09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古代人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水浒传》给了我们答案。《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背景的小说,基本上反映宋朝生活全景的百科全书。宋朝是一个和平时间长久、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经济发展超过前代,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追求享乐的气氛,民俗节日基本达到了每月都有,“过节”也就成了宋朝人追求快乐生活的极致。

 
    宋朝时期,中秋节走下了圣坛,从一个国家“拜月”的宗教仪式变成为市民狂欢的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水浒传》描写了很多节日的场面,其中对中秋节的描写最惊心动魄。一是第二回里史进宴请少华山三头领;二是第三十回里张都监宴请武松。
 
    史进是水泊梁山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史进学到一身功夫后,捉拿住陈达后,中了朱武杨春的苦肉计,史进成为义气的牺牲品,与少华山来往。“史进正和三个头领在后园饮酒,赏玩中秋,叙说旧话新言,只听得墙外一声喊起,火把乱明”,“华阴县县尉在马上,引着两个都头,带着三四百士兵,围住庄院,要捉拿史进和三个头领。结果是史进不可避免的远离了主流秩序。
 
    中秋节对于打虎英雄武松来说也是一个门槛,中秋节的陷阱让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非主流社会。醉打了蒋门神以后的,武松被张都监请进了府中, 转眼到了中秋节,“当时张都监向后堂深处,鸳鸯楼下,安排筵宴,庆赏中秋。叫唤武松到里面饮酒。武松见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一边让丫环养娘斟酒相劝。一边许诺把玉兰许配给了武松,让武松喝的大醉,陷害栽赃,武松落入魔掌,屈打成招。用中秋节赏月,营造出自己人的气氛,让武松钻进了圈套。
 
    书中两个主人公都在中秋节踏上了远离主流秩序的路途,把团圆的中秋节带上了一个悲愤的意境。但是通过对中秋节的民俗的描写,给我们透露出一点古代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一是饮酒赏月。史进结识少华山陈达等三位好汉,往来甚密。中秋佳节,便邀三位好汉到庄上“赏月饮酒”。中秋之日,“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非常隆重。这与材料记载是相同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富家人家要在自家结饰台榭,饮酒赏月;一般人户则到酒楼订饭,边吃边赏月,小孩子则连宵嬉戏,达旦不寐。
 
    二是阖家团圆。武松醉打蒋门神后,中秋节被选为张都监等设计陷害武松的“道具”。张都监携夫人宅眷和丫鬟在鸳鸯楼安排筵宴,庆赏中秋。除了武松没有外人,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武松作为外人,“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张都监挽留说“如自家一般,何故却要回避”。武松参加张都监的中秋节家宴,按照习俗感觉到不是外人,十分激动,在合家团圆的气氛中坠入圈套。卢俊义第一次上梁山后,在梁山泊过了两个多月。临近中秋节,卢俊义思想归期。验证了“每逢佳节必思亲”的谚语。
 
    三是对月欢歌。中秋之夜歌舞升平,酒楼里丝竹箫管并作,演出歌曲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张都监中秋节宴请武松也不例外。张都监将自家心爱的养娘玉兰叫出来,安排养娘唱“玉兰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苏东坡“水调歌头”以助兴。宋朝中秋节的《踏歌》就是一场华丽无比的中秋之夜压轴戏。《宣和画谱》里描写:“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宋朝的踏歌是金明池畔实景演出,一群盛装的宫廷女子在月华中联袂为歌,踏地为节,美妙绝伦如梦如幻。
 
    此外,吃月饼的习俗还没有形成,至少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没有记载,《红楼梦》的记载就很详细,不会说作者没有注意到吃月饼的习俗,只能是在宋朝还没有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是宋朝的一个狂欢节,把全民带入了浪费的境地,也把全民带到了一个极端追求享乐的心境,享乐让一个民族堕落,面对金国的金戈铁马,只能是高潮过后是落幕。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