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考古发现 >

郑和副使洪保墓志研究显示:确有2500吨巨型宝船

发布: 2010-11-01 18:36  | 来源:未知 | 编辑:4908.com | 查看:

 核心提示:“他们认为郑和宝船只是二千料、一千五百料的船只,甚至是更小的海船。但是现在洪保寿藏铭直接揭示了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的巨舶了,这也可以打消多年来的争议了。”据悉,在当时料越多,载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五千料,则说明下西洋宝船是排水量2500多吨的大型船只。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始发地与大本营,数十年来先后发现与之关系密切的明代南京守备内官太监罗智、南京守备都知监太监杨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汪浩等多人墓志。不过这些墓志中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却都没有涉及。但是,今年祖堂山发现的明代都知监太监洪保墓,终于带来了好消息———洪保的寿藏铭保存完好,而且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这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块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的明代墓志。

       日前,洪保墓考古发掘领队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研究员,首次向社会公布洪保寿藏铭的最新研究成果。令人欣喜的是,该寿藏铭不仅破解了多年来关于宝船大小的争议,在一定程度上推翻了英国孟西斯《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众多哗众取宠的观点。而且通过对寿藏铭的解读,王志高先生还表示,郑和可能不止七下西洋,很可能是九下西洋。

5000料的巨船真有?确定无疑

       王志高表示,这个741字的寿藏铭是洪保生前就着手制作的。王志高表示,寿藏铭不仅要经本人过目,而且会有许多人经手,这里面记录的内容是容不得掺假的。而这篇寿藏铭中,最让王志高欣喜的就是,有大段的篇幅涉及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关于宝船大小的记载。

       王志高表示,在该寿藏铭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以往下西洋船只的船号,所知的仅是祝允明《前闻记》中提到的“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等等,而这次洪保寿藏铭中提到的“大福”船号,弥补了一些空缺。郑和下西洋宝船体量,在许多文献上都有记载,一般所记的大号宝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中号宝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这些本来没有疑问的,因为都是明代人乃至下西洋亲历者所记。但是1937年,南京发现了静海寺残碑上出现的一段记载却让许多人对宝船的大小产生了质疑。”王志高表示,在静海寺残碑中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于是,有许多专家根据此,对史籍上记载的郑和宝船尺寸大小表示了怀疑。

       “他们认为郑和宝船只是二千料、一千五百料的船只,甚至是更小的海船。但是现在洪保寿藏铭直接揭示了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的巨舶了,这也可以打消多年来的争议了。”据悉,在当时料越多,载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1000吨;五千料,则说明下西洋宝船是排水量2500多吨的大型船只。

洪保发现澳洲大陆?子虚乌有

       “洪保在寿藏铭中,对自己下西洋的历史是相当看重的,提到了他自己7次下西洋,并具体记载了其中的两次,分别是永乐元年其第一次下西洋,以及宣德五年其第七次下西洋。”王志高表示,因为寿藏铭是洪保生前就刻好的,所以上面并没有涉及洪保的卒年年份,记录的内容直到1434年,而且当时洪保身体依然硬朗,因此后面洪保是否还有更多的航海记录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王志高表示,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退休指挥官加文·孟西斯自称潜心研究郑和航海史14年,访问120多个国家、900多所博物馆和图书馆,于2002年至2005年先后在英国、美国和中国推出《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在书中,他抛出郑和船队于1421-1423年实现环球航行到达美洲、澳洲和南极的惊人观点,其中第3篇专列了“洪保的远航”,认为洪保的船队曾经到达加勒比海后向西航行,经弗兰克群岛、巴塔哥尼亚海岸,通过麦哲伦海峡向南航行至南极,再沿韦德海边缘向东航行,经印度洋的赫德岛等到达澳洲西部,然后经印度洋、南中国海回中国。“这样的内容确实煽动人心,在全球华人社会影响巨大,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子虚乌有,当事人洪保对上述的内容都没有提及。这也是对孟西斯观点的当头棒喝。”

下西洋7次还是9次?有待考证

       “洪保寿藏铭破解了一些疑问,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疑问。”王志高表示,在研究了该寿藏铭后,他的脑海中也出现了一些大胆的想法,一个就是目前公认的郑和最早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的说法是否要提前。另一个就是,郑和很可能不是七下西洋,而是九下西洋。

       “在洪保寿藏铭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洪保是充当副使,但是正使是谁呢?”王志高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但是这个结果在“寿藏铭”里没有明说,而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等史料中则称“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也就是说1403年,郑和实施过一次前往泰国的航海,但并没有被列入“七次下西洋”之中。

       王志高表示,如果寿藏铭中提到的洪保永乐元年的航海,能够和《敕封天后志》的记载相契合,则证明洪保参加的就是郑和船队,这进一步说明了郑和早在永乐元年就开始了下西洋的航程,从而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从永乐三年(1405)提前了两年。

       “算上这次航海,再加上有学者查到的郑和曾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率船队去过一次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带),那么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就达到九次之多!”不过王志高也表示,“九下西洋”的说法依然有待考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推荐
    精彩推荐
    北美发现如食肉恐龙化石同家鸡一
    可能的复原形象 小恐龙的脚趾化石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
    机器人探秘大金字塔密道发现神秘
    背负直径8毫米摄像机,皇后墓室密道现神秘符号 进入大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周TOP10